我國會展業被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來培植,還是近幾年的事。雖然發展很快,但由于會展覽本身的總收入還很低,即便按2001年40億元來計算,占當年全國GDP的比重也還不到0.05%。而德國、美國、新加坡等會展業發達國家的會展業總收入一般約占其GDP的0.2%左右。可見,與這些國家相比,我國會展業還處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上,對國民經濟的總體貢獻度非常有限。按總收入的多少排序,會展業在眾多服務業中也是居后的,排在金融、保險、電訊、旅游、運輸等大多數服務業之后,盡管大家可以看到入世以來,國內會展業蓬勃發展,已成為普遍看好的、有前途的“朝陽產業”。
因此,我個人認為,如僅從經濟總量本身和稅收、就業等宏觀數據來看,目前會展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還是微不足道的。難怪有人認為中央政府部門對于會展業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似乎還沒有騰出手來進行全面研究的緊迫感,對會展的發展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和政策,無法針對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系統的解決辦法,更談不上為規劃會展行為和管理來制定專門的法規。
但是,在一些會展重點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大連、深圳,會展業的貢獻度要高得多,更重要的是,由于會展業的乘數效應對第三產業的巨大帶動,對城市知名度的提高,對招商引資的促進,都有很大作用。對這些城市而言,會展業在城市的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正是這樣的反差,造成了這么一個奇特的現象:中央政府時今日未真正明確會展業的主管部門,也從未出臺一個有關全國會展業發展的統一政策和規劃;而地方(特別是主要城市)政府則高度重視會展業的發展,不但以巨額資金支持直接辦會辦展,而且紛紛設立專門的會展管理機構,制定鼓勵會展發展的鼓勵政策。